2005年11月2日

人民幣最終仍要自由浮動

人民幣最終仍要自由浮動

無論一間央行有多大的本事,在資本的自由流動、匯率的穩定和貨幣供應三個政策目標當中,最多只可以同時達到兩個目標,餘下來的一個便一定要放手由市場調節。不同國家的貨幣政策,其實也就是這「三揀二」的取捨。

資本自由流動是香港的命脈,所以在聯繫匯率之下,香港金管局惟有放棄貨幣供應的控制。可是香港的基本因素跟美國的完全不一樣,經濟周期的上落亦不一定同步進行,所以可能出現貨幣政策與現實錯配的現象,這便是香港固定匯率的代價。

人民幣同樣是固定匯率,但人民銀行選擇了控制貨幣流動量為政策目標,所以只好放棄讓資本自由流動,也就是多年以來的外?管制。問題是匯管執行困難,而且對經濟發展的阻礙亦大。

開始的時候大陸從雙向管制到慢慢走到單向,可是當過量的資金聚積起來,形成的通脹壓力。大陸在1989年的通脹高達30%,最終演變成政治動盪,令到中央明白到提防通脹的重要,所以當1993年物價再次暴升,便出現了所謂的宏觀調控。

人為固定匯率效果成疑

宏調令經濟冷卻下來,甚至「過冷」,令到市場在1998年出現通縮,人民幣亦從這個時候開始貶值,醞釀了另一個泡沫。2002年胡溫新政要在經濟上有點表現,以及2003年沙士後振興經濟,所以雖然人民銀行早在2003年已經察覺到通脹重臨,一直要到2004年才提出宏調,可是一直不見效,到2005年最終還是要人民幣升值以解決內?的問題。

人民幣現在改為跟所謂一籃子貨幣掛鉤,也等於變相浮動(Dirty Float)。可是人為地定下一個固定?率,並不見得比自由浮動來得更有效,現在大陸的貨幣政策效力,連「三揀二」簡單方程式都不如,相信最終人民銀行仍是要重新選擇以控制物價為目標,資金的流動也不應多管,讓人民幣自由浮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