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3日

金管局甚麼都看不過眼

金管局甚麼都看不過眼

自從04年樓市反彈,銀行也積極搶做樓宇按揭,一些中小型銀行甚至近乎不計成本,推出低至P-2.8厘的樓宇按揭。任志剛看不過眼,要業界小心留意風險。

今年初香港銀行體系仍然充斥熱錢,在資金氾濫的情況下,令到港息低於美息逾2厘。任志剛看不過眼,年中便推出所謂任三招。

趕退熱錢。銀行面對成本上升,惟有大幅調高按揭利率。自從年中追加的息口,不但令港息追貼美息,甚至乎出現港息高於美息。昨天幾家大銀行加息0.5厘,任志剛又看不過眼,叫銀行考慮加息對市場的負面影響。

市場調節有何不妥

市場自動調節,又有甚麼不妥?

事實上,自從2001年7月全面廢除利率協議,大型銀行的最優惠利率,往往比中小型銀行低最少1/4厘。大型銀行存款較多,在資金成本上有一定優勢;中小型銀行雖然資金成本較高,推出各種定息低息,也只不過在產品上策略作出區分,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又有甚麼不妥?

廢除利率協議最大的得益者一定是消費者。在廢除利率協議之前,香港的銀行在壟斷的環境下,最優惠利率和儲蓄存款利率,差距最高曾經有6厘,是其他發達國家銀行制度的一倍以上。有學者曾經估計,香港人在利率協議下,每年將GDP的1%白白送予銀行家。

金管局建議銀行界以綜合利率C,來計算按揭利率的新基礎,美其名要業界小心風險,其實說到底是看不過眼本港最優惠利率不跟隨美國息率的走勢,以及銀行之間的利率不一的情況。可是前者是聯繫匯率的漏洞衍生的問題,怎可以將責任推到銀行身上?後者更加是自由市場的健康反應,金管局究竟是不是想回到以前有利率協議的日子才安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