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5日

領匯之後還有甚麼?

領匯之後還有甚麼?

一波三折之後,領匯終於再次上市。領匯最大的挑戰,要挑選高質素的租戶,一方面製造協同效應,改善商場的人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能夠負擔更高租金的租戶進駐。市民擔心提高租金會令物價上升,民粹政客勢必會以此大做文章,用來賺取政治本錢。事實上,商品的價錢跟租金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所以領匯的管理層應當先發制人,將這一點清楚地向市民反映,免得將來陷入一面倒的局面。

不應該由政府運作的業務,交到官僚的手上,不但浪費珍貴的資源,也不必要地將社會政治化。從香港的長遠利益看,最重要的是政府有決心,進一步推動民營化。對投資者來說,政府手上其實有更多和回報率更高更吸引的資產,領匯只不過是民營化的第一步。

九鐵機場有投資價值

除了領匯之外,其實政府已經準備將之民營化的還有九鐵和機場,前者受惠於鐵路優先政策,已經是香港交通上的壟斷機構;後者更加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優質機場。客觀地分析,兩家機構的投資價值都遠高於領匯,可是兩者面對的政治壓力都不比領匯所面對的低,所以前政府一直都不敢貿然將之上市。

九鐵最大的政治挑戰,主要是日後跟地鐵的關係。一個方案是由地鐵將九鐵收購,不過資產的估值卻不容易達到共識。事實上更可取的方案是將九鐵獨立上市,繼續讓兩者競爭,不過這一點卻要官僚克服他們對競爭的恐懼,負責運輸的官僚是眾多政府部門中最喜歡計劃經濟的一群,他們都不太明白競爭是甚麼的一回事。

至於機場,最大的政治壓力當然來自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因為現在他們對航權和機場的運作有極大的影響力,而航空公司亦是世界上最懂得政治游說的企業,事實上在機場未上市之前,航空公司已經大力反對,目的就是要保護他們的壟斷地位。

站在香港人的立場,我們要問究竟這些事業的存在,是為了官僚和壟斷的福利,還是為人服務。如果答案是後者,我們便要好好監察政府民營化的速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