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8日

機場私有化得罪了誰

機場私有化得罪了誰

自年初政府開始諮詢香港機場私有化,便有反對意見說,私有化後香港機場的收費會提高,而且會扼殺香港的旅遊業和物流業。聽起來是十分動聽的理由,但看清楚原來機場收費,只不過相當於每張機票的幾個巴仙。這個說法看來有點危言聳聽。那麼,究竟阻止機場私有化背後的原因又是甚麼?

航空事業向來都是高度政治化的行業,這是歷史的因素使然,所以不同的地方都有些跟地方政府關係密切的本土航空公司,受政策的保護壟斷市場。

香港雖然只是一個城市,但航權的談判和分配與一個國家無異。簡單點說,如果外國航空公司想有航班往來香港,通常都要拿出他們手上的其他航線來交換。如果外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只是途經香港,那是不可以在香港接載新乘客的。

但政府的保護亦不一定能夠保證航空公司有盈利。美國的內陸航權一直由政府保護,雖然外國航空公司全無插足之地,可是美國的內陸航空公司仍然一間又一間地破產。

最近一份由國泰資助寫成的顧問報告指出,香港要有一個忠誠的本土航空公司,而且政府有責任去確保本土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間。顧問說:要不然香港的航空公司便可能被迫要遷拆他鄉,找一個能夠合作的政府繼續做生意。
香港機場現在由政府全資擁有。根據過往經驗,這個政府較容易受政治或商業因素影響,作出保護壟斷企業的政策。可是如果機場私有化之後,只怕航權的安排便不由得本土的航空公司全權主導。

事實證明,航線在新競爭者加入之後,機票價格便大幅下跌。多了選擇,最大的得益者一定是消費者。況且,亦沒有數據顯示,航空公司的競爭會降低空中安全和航班的準確性。更基本的問題是:為甚麼要香港的消費者放棄外國航空公司更多更平的選擇,而去支持一個全世界最賺錢的本土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