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30日

政府問心有愧

政府問心有�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表的競爭力報告,將香港的排名貶到28位,遠遠在前面的有台灣(第5位)、新加坡(第6位)和南韓(第17位)。

換一個問心無愧的政府,面對排名下降又如何?反正經濟又不會立即陷入衰退,外資亦不會一夜間撤走,怕甚麼?可是特區政府官僚,以比回應孔雀石綠問題快一千倍的速度,還以顏色說:「報告沒有根據。」

港官說人家沒有根據,其實自己也五十步笑百步。既然承受不了人家的批評,便該拿出真憑實據。官僚在回應人家之前,其實也應該先細讀人家的報告,明白人家的立論和編製報告方法。這份報告不但有根有據,而且提出的質疑更加得到香港人的共鳴,政府的回應只反映官僚沒有真正面對問題。

世界經濟論壇的排名,是由技術發展指數、公共機構指數和宏觀經濟環境指數綜合評定出來。觸動了官僚神經的公共機構指數,是透過訪問商界領袖的意見得來的。與其說盲目地批評人家的調查沒有根據,倒不如問一問商界領袖為甚麼對香港失去信心。

香港的排名大幅下跌,原因是被訪者擔心政府偏私,以及官僚文化的滋長。特區政府請撫心自問:數碼港、迪士尼和西九龍是不是助長了商界向政府搵數的文化?政府的偏袒行為有沒有令香港的自由市場蒙污?調查指香港的貪污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有沒有問過,為甚麼接受訪問的商界中人會有這樣的結論?知不知道官僚插手市場事務容易衍生貪污?

市場像一場球賽,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就是球賽的欣賞指數。一般來說,球員的水準高,球賽便精采。香港的經濟球賽,球員水準一流,球場草坪一流,可是球證執法九流。球證不公平,亂發黃牌紅牌也就算了,還自己落場踢幾腳,球迷當然噓聲四起了!

2005年9月29日

反壟斷法為誰訂立

反壟斷法為誰訂立

湯家驊作為前大律師公會主席,一定明白到反壟斷法的案件,比龔如心爭產案更長更複雜,也一定會為法律界創造更多商機。湯大狀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政客,希望他支持的立法,當不是從個人或者少眾利益出發。

一直以為大律師湯大狀以法治做招牌,基本的人權概念應該不會含糊。可是他為了支持反壟斷法,竟然說出令人震驚的一番說話:「香港人既然在沒有絕對的人權,商界亦不應該享有自由的權益。」

湯大狀認為市場不完美,所以理論上要政府介入。但世上也沒有完美的政府官僚,亦實在沒有理由相信政府有能力去糾正市場的不完美。

反壟斷法案件錯判的機會,是眾多類型案件最高的。逾百分之八十的反壟斷法案件錯判:有時放虎歸山,但更多的是殺錯良民。反壟斷法在美國過百年的歷史,解釋了為何反壟斷法有這麼多的錯誤判案紀錄。

美國的反壟斷法,對興訟確立了非常高的舉證要求。非官方的起訴者,要證明本身有明顯的實質損失。雖然如此,仍然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反壟斷法案件,是由非官方起訴者提出。而且起訴者多數是商業競爭對手,或者是有利益衝突的其他商業機構,只得百分之八的案件是真正為消費者提出的。

研究發現,反壟斷法被控的一方,絕大多數為了息事寧人,都願意提出以賠償來換取庭外和解,以避免冗長訴訟的成本。有人雖然明知勝算不高,仍然以反壟斷法訴訟滋擾商業對手,因為策略上他們仍可以要求賠償換取庭外和解。

反壟斷法最可能的後果,除了是引入政府干預,便是大量興訟的社會成本,以及對司法制度的傷害。最終得益於反壟斷法的,除了每小時收費成千上萬的反壟斷法律師和專家,便是以法律漏洞作為生意手段的無良商人。

2005年9月28日

機場私有化得罪了誰

機場私有化得罪了誰

自年初政府開始諮詢香港機場私有化,便有反對意見說,私有化後香港機場的收費會提高,而且會扼殺香港的旅遊業和物流業。聽起來是十分動聽的理由,但看清楚原來機場收費,只不過相當於每張機票的幾個巴仙。這個說法看來有點危言聳聽。那麼,究竟阻止機場私有化背後的原因又是甚麼?

航空事業向來都是高度政治化的行業,這是歷史的因素使然,所以不同的地方都有些跟地方政府關係密切的本土航空公司,受政策的保護壟斷市場。

香港雖然只是一個城市,但航權的談判和分配與一個國家無異。簡單點說,如果外國航空公司想有航班往來香港,通常都要拿出他們手上的其他航線來交換。如果外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只是途經香港,那是不可以在香港接載新乘客的。

但政府的保護亦不一定能夠保證航空公司有盈利。美國的內陸航權一直由政府保護,雖然外國航空公司全無插足之地,可是美國的內陸航空公司仍然一間又一間地破產。

最近一份由國泰資助寫成的顧問報告指出,香港要有一個忠誠的本土航空公司,而且政府有責任去確保本土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間。顧問說:要不然香港的航空公司便可能被迫要遷拆他鄉,找一個能夠合作的政府繼續做生意。
香港機場現在由政府全資擁有。根據過往經驗,這個政府較容易受政治或商業因素影響,作出保護壟斷企業的政策。可是如果機場私有化之後,只怕航權的安排便不由得本土的航空公司全權主導。

事實證明,航線在新競爭者加入之後,機票價格便大幅下跌。多了選擇,最大的得益者一定是消費者。況且,亦沒有數據顯示,航空公司的競爭會降低空中安全和航班的準確性。更基本的問題是:為甚麼要香港的消費者放棄外國航空公司更多更平的選擇,而去支持一個全世界最賺錢的本土航空公司?

是誰在搶飯碗?

是誰在搶飯碗?

首先我們要明白,「國家」是個人工合成的概念,國與國之間的界限是只不過是人為的設計。明白了這個道理,便不難發覺所謂「外國搶走本地工人飯碗」的控訴,在道德上站不住腳。

近來城中政治圈,開始有人談及年底的世貿會議,其中工會代表更每每將焦點打在工序遷移問題上。就以建築業為例,工會代表說輸入預製組件令本地建築工人失業,所以政府應該要限制預製組件,保護香港工人飯碗。

這樣說難道國內的工人的飯碗不是飯碗?工會主張保護主義,封閉香港經濟的大門,就會令國內的工人失業。最重要的一點,國內工人沒有很多的出路選擇,要他們失業等於要他們流離失所,絕對是違背良心的行為。

工會代表說:「國內工人的薪水低,這是不公平的,最終得益的是老闆。」

國內工人的薪水比香港工人低,是由於社會環境供求等因素組長而成。比對國內其他行業的工資,生產預製組件的工人薪水並不是特別差。就算以工會的邏輯,工序遷回香港,在工會眼中得益的還是建築公司老闆,到時候他們又會搬出一大埋理由去推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

歷史告訴我們,開放貿易可以在十數年間將一國的生活水平完全提升。所謂全球一體化,其實是一個非常誤導的用語,地球本來便沒分體過。將人與人分開的,是人為的政治因素,是既得利益的影響。開放貿易的貧窮國家,工人薪金從我們的標準去看,雖然仍會覺得很低,但對窮國工人有得做一定好過無得做。

說穿了保護主義其實也是既得利益政治的一種。在搶貧窮國家工人的飯碗的同時,另一邊卻諷刺地大打勞工人權牌,還將責任推到自由市場,這便是反全球化運動的道德價值觀。

2005年9月26日

自由貿易道德使命

自由貿易道德使命

世貿部長級會議年底便會在香港舉行,左派亦借今次機會宣傳反全球化,一方面鼓吹保護主義,另一方面妖魔化自由貿易。雖然香港只得丁點大小的地方,好歹也是自由貿易的示範單位。那個經常強調國際視野的政府,在黃金時段以公帑賣廣告,將自由貿易好處眨成平靚正。官僚如此膚淺的宣傳要市民支持世貿會議,又叫人怎樣產生共鳴?

要香港人支持自由貿易,首先便要市民明白反全球化運動為何物。

近年保護主義抬頭,全仗左派的力量。九十年代初歐美面對東歐和亞洲的競爭,左派工會大打失業牌,要求以公帑補貼國家工業和農產品,也要求限制人家的產品進口。同一批左派人士,今天反口說這些保護主義政策傷害了貧窮國家的人民,諷刺地要求貧窮國家也一起實行保護主義。左派讓保護主義犯下不公平之罪,但惡名卻要自由貿易去承受,這便是反全球化運動。

保護主義向來都是歐美等大國的工具,非亞拉美小國是沒有可能成功以保護主義打貿易戰。今時今日主張保護主義,除了延續大國的霸權之外,又有什麼其他貢獻?

原來自由貿易是極權的最大剋星。由德國納粹黨到北韓金日成,極權政府要延續政權,都一定要配合封閉式經濟 (autarky) 。極權政府又是社會主義的孿生兄弟。左派煽動保護主義,是因為這樣才可以一步一步將社會帶往計劃經濟。

極權社會大多貧窮,沒有貿易的封閉式經濟更加貧窮。當一個國家越依賴農業,就越難走出貧窮的局面。反全球化者主張以窮國實行農業保護主義,等於要永遠延績這些國家的貧窮。

幫窮國家脫貧,最直接有效是開放市場,讓窮國由初級工業開始發展出口,慢慢走出困局。明白到貿易對掃除極權和貧窮的意義,香港人不用政府宣傳也會支持自由貿易。

2005年9月25日

各打五十大板!

各打五十大板!

消委會以公帑代豪宅業主向長實索償,普羅大眾叫老虎打得好。可是無論表演有多精彩,這件事就像黃金時段的宮幃劇一樣,每一個演員其實都各自有如意算盤。

飾演大反派的長實,風評早已不好。長實李氏曾經是香港人的偶像,甚至更稱譽為超人。可是近年長實營商的手段實在太過咄咄逼人,香港人不再景仰李氏的成就,就算李氏慷慨捐贈也換得一番冷嘲熱諷。

企業求財無可厚非,但傳統華商做生意更講商譽及公道。雖然說要尊重合約精神,但是小業主在過程當中,根本無機會就合約內容討價還價,而且明眼人一看便知合約條款一面倒偏幫發展商,難怪小業主有如此深厚的積怨。長實推諉砍伐250棵樹仍承建商決定,這樣的說法實在難以服眾。

事實上香港地產發展逾期交樓實在太過常見,政府對售樓的規定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打虎英雄消委會亦只不過借題發揮。三十年前社會上的消息不流通,而且通貨膨脹嚴重,政府便成立消委會來為市民紓解一點怨氣。可是自傳媒競爭白熱化,加上互聯網的出現,消委會其實一早就完成了歷史任務。消委會要自身的存在,唯有不斷找尋新的任務,除了推行反壟斷法之外,便是今次大顯神威的訴訟基金。

俗語有云:「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香港人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發展了一套新的生存法規:豪宅業主不敢面對富商,依仗官威膽便大了。雖然說公義無價,可是民意一面倒,市民對官權產生依賴,又可嘗不是令人擔憂?

尊重合約精神是市場的基礎。市場最大的敵人,不是明目張膽的共產主義狂熱份子,而是那些想盡辦法破壞合約制度的人。合約制度沒有公平互信,市場就不再自由;如果市場的缺口由官權所填補,真正的公義亦不會得到申張。

2005年9月22日

白雪公主講金唔講心

白雪公主講金唔講心

國內旅客來香港不方便,竹篙灣的可發展空間又不多,香港的雨季太長又有颱風,香港根本不是迪士尼進軍華人社會最理想的選址。要不是特區政府開出的條件太優厚,剛開幕的應該是上海迪士尼。

政府慷納稅人之慨,負擔了興建主題公園90%的成本,但換來公園的57%股權。美國迪士尼公司則可以小搏大,10%的投資,便佔公園的43%股權,而且還可以額外每年穩袋數以億元的專利和管理費。

政府久不久便出來強調迪士尼有多重要,企圖以主觀願望麻醉其他經濟問題的痛苦。政府的宣傳已經將迪士尼和香港旅遊業劃上等號。主題公園的投資是納稅人的金錢,香港政府就更加是騎虎難下,加上官僚久不久便近乎自我催眠地不斷重複說:「迪士尼對香港好重要」政府不斷保證迪士尼可以救活香港,可是如果迪尼士搗不好的話,責任又在誰呢?連國家副主席也請來開幕,這不等於將香港所有的籌碼獨注一擲?

經濟學分析其實非常簡單:既定的遊戲規則下,玩家如何贏得最多。香港既然不是主題公園的最佳選址,但有個如此慷慨又勢成騎虎的政府,對迪士尼來說,這裡的遊戲規則又怎不會是:「從庫房拿走最多錢。」

難道官僚真的中了巫婆的咒語仍不自知?政府吹捧主題公園的經濟效益,其實等於鼓勵迪士尼擴建,條件當然是公帑找數。主題公園未開幕,迪士尼便事先張揚擴展大計,試業的日子讓我們看見迫爆的場面,令香港政府完全處於被動位置。

還是面對現實吧,白雪公主講金唔講心。要扭轉劣勢,可以做的唯有是早日將手上的迪士尼股份賣掉,也將海洋公園私有化。讓威威大戰米老鼠,是提升香港旅遊業競爭力的唯一辦法,也只有這樣才可以要米老鼠駛出看家本領。

私房菜造反有理

私房菜造反有理

舊約聖經裡面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的大衛一人挺身面對九呎高的巨人哥利亞。所有人都認為大衛不自量力,但想不到大衛以一支彈叉,一顆鵝卵石,便一招將巨人打死。後世有人分析,哥利亞異常高大的身型,是因為患上遺傳性肢端肥大症,有這種病的視力都有問題,所以大衛才有機會將他打敗。

市場裡有很多像哥利亞般的大企業,財鴻勢大不可一世。可惜所有企業越做得大,反應便越遲鈍,越不能夠改變自己去遷就客戶的需求。市場上亦有一些像大衛般的創業者,看準大企業的弱點,為消費者提供貼身的產品服務。市場上以小勝大的例子多不勝數,秘訣一言蔽之曰:「靈活變通」。

過去數年飲食業艱苦經營,但業內卻有一班精英仍然能逆市造好,看準高消費中產對飲食的要求,而且恰當地運用宣傳策略,打出私房菜的一片天空。私房菜重新帶起香港的飲食文化,對行業內的從業員是一條新的出路,也是旅遊業是新的賣點。私房菜的出現,只不過證明了以前的飲食業的規管太死。

傳統食肆在競爭之下面對生意流失,所以自然會想辦法去保護死穴。飲食界的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一直都毫不隱瞞他偏頗連鎖飲食集團大酒樓的立場,他建議政府對私房菜各樣限制,目的是要私房菜館的無法以現在的模式運作下去。私房菜勝在是靈活,如果令到開私房菜館的無法變通,就自然可以暫時解除對傳統食肆的威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私房菜館都是香港飲食業的一員。張宇人如果認為規管食肆的政策太苛刻,他便應該搶先要求拆牆鬆綁。可是他的行徑卻再一次說明:「政府已經成為哥利亞的護身符」。偏袒大企業,趕絕競爭者挑戰,又叫市民怎會服氣這樣的政府政客?

就業數據反映教育失敗

就業數據反映教育失敗

就業數據永遠都是高度政治性的題目,問題很少人真正細心去解讀箇中玄機。

最新發表的統計數字,失業率無變,就業不足率則些微下降0.1%,總就業人數更上升至「歷史性高位」。特區政府的潛台詞說:「從表面看來,香港經濟終於喘定了。」

分析過去數年的就業數據,便不難發覺情況絕對不如官僚所說般美好,特別是其中青年人就業不足的情況更加是令人憂慮。

1997年中,香港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大概是現在的三分一。自1997年第四季起,失業率便開始高速上升,雖然在1999年有過一段短暫的小陽春,但到了2001年失業率又再次大幅上升,直到2003年中見頂時差不多9%,六年間失業率上升逾四倍。

香港經濟自03年底從谷底回彈,經歷過最艱難日子的打工仔也開始活躍起來,失業率和工資水平,亦雙雙隨著上調,造成假象令人以為勞工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可是年青人不但未有受惠於經濟復甦,而且就業不足問題更見日趨嚴重。按年齡劃分的就業數據,15至19歲的組別一直是失業率的重災區。現在平均每3.4個在職的青年人便有一個失業,而就業不足率更加自1998年開始大幅上升。

所有數據都說明了,香港的教育制度全盤失敗!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的態度是「拖」:「讓他們上大學,過幾年經濟好些,數據應該不會太難看。上不到大學的,就讓他們上副學士,再不成便花點錢津貼僱主,沒有人請的便讓他們自僱。」很可惜官僚的主觀願望沒有實現。政府推出展翅、毅進、和見習就業等,亦無法為完全失敗的教育制度補鑊。

最令人擔憂的是,政客們還在這個時候打最低工資的民粹牌。難道他們不知道,所有國家推行最低工資之後,年青人的失業率當會進一步推高?

強積金陰乾打工仔血汗錢

強積金陰乾打工仔血汗錢

強積金代表香港正步入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行列,暗地裡是利益輸送的一大發明。

積金局每季都編制一份所謂的統計摘要,用來證明積金局的官僚「有做野」。內容差不多包括所有和強積金有關的資料,唯獨漏報各種強積金計劃的平均回報率。當然積金局的官僚不會不知道香港各強積金計劃的回報率,只不過是怕將殘酷的現實和公眾分享。

財經長毛 David Webb 便計算過,在01至05年的四年之間,一樣投資在恆生指數成分股,市場上的指數基金比同類的強積金計劃,可以為投資者帶來多八成的額外回報。強積金計劃所吃掉的,是高昂的行政費用。如果公眾知道血汗錢是如此被強積金陰乾,相信政治壓力很快便會解散積金局,廢除強積金。

在強積金的制度下,打工仔全無選擇餘地。僱主選擇強積金計劃供應商,其實只要服務方便,基金的行政管理費等因素根本不在考慮之列。站在積金計劃供應商的立場,競爭的條件便變成鬥方便,不是鬥平鬥回報。由此可見,強積金的制度從一開始,便是為銀行界保險業創造商機而設計。

積金局最大的一個謊言,是「積金為將來」。連被官僚奉若神明的世銀都指出強積金的成本可以高至5%,七折八扣之後剩下的回報低得可憐。事實上強積金將打工仔的血汗錢大筆轉移到銀行家及官僚的手上,無論經濟情況是好是懷,理論上是絕對不足以負擔任何人的退休生活。經濟高速增長,強積金仍追不上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時,強積金連老本也可能輸掉。

強積金既不能為退休人士保障什麼,它能夠繼續存在的唯一原因是既得利益的庇蔭。如果真正是為了打工仔的退休生活,便應該將強積金廢除,好讓流失了的行政管理費回流到香港人自己的口袋中。

官權滋生腐敗

官權滋生腐敗

對香港的貧窮家庭,月餅仍然是奢侈品,但相對國內的所謂天價月餅,香港的月餅就不算得是什麼。筆者在網上找到最貴的天價月餅,一盒價值32萬元人民幣。這個價錢雖然有點匪夷所思,但其實禮盒中還有林林總總的珠寶,以及一所公寓的地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等天價月餅只不過是大陸行賄的一個名目。

民間早就看不過此等行徑,可是大陸政府照一貫慣例:麻鷹唔管,管雞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今年剎有介事地,頒布了計劃經濟指令,規定包裝成本應不超過月餅出廠價格的四分之一,甚至連包裝中的空位大小等都仔細規定。

規管包裝便可以整治送禮文化,這未免太過兒戲吧!

國內企業多以現金作交易,所以行賄開銷仍可以應酬及交通費來掩飾。經濟學者的研究發現,國內企業的應酬及交通費大概佔總銷售的2.6%,是韓國同類型企業的250%。

數據顯示當政府巧立名目徵收各種收費,企業的應酬及交通費亦會同時上升。事實上國內各種雜費收多少如何收由地方官僚話事,他們要找點著數絕對不難。企業當然可以選擇如實繳納各種雜費,但如果他們知道應酬走後門可以省點成本的話,不用說明白也知道企業會如何選擇。

貪污是政府權力的副產品。極權政府容易滋生貪官,因為貪官可以弄權生財,又用錢謀更大的官位,最終人人皆貪。正如阿克頓勛爵 (Lord Acton) 的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官僚是權力的動物,而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更加是一個權力核心,他們又怎麼會承認自己是貪污的根源?

官權太大是發展中國家的通病,這亦是大陸的貪污一直揮之不去的最大原因。香港政府清廉,多得法治和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