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日

亂拋書包的港產時評人

大前研一這個日本人的名字,聽過的人不算多,看過他的著作的人可能更少;不過,其著作《M型社會》題目醒目易名,多次被本地時事評論人和政客引述,用來支持所謂貧富懸殊論點,要政府多搞扶貧甚麼的。

當然有「M型」這個象徵式的口號,就算人云亦云也顯得格外有說服力。不過,真正讀過大前研一這本著作的人,難免會懷疑香港的時事評論人和政客,究竟有否讀過這本書,還是讀完之後隨便來個斷章取義,將香港人全部當作牛頭角順嫂,以往拋出個名堂便自說自話。

究竟《M型社會》一書講的是甚麼?大前研一著作中提及的「M型社會」,指日本社會因為政府的過度管束及官商勾結,令到社會流動性受阻,所以中產出現「下流化」的現象,社會也出現上下層增長比中層快的情況,最終社會可能變成只有上下層但沒有中產的所謂「M型社會」。

大前研一認為日本的經濟極度封閉,而且既得利益者的反貿易政策太深太霸道,浪費大量資源。缺乏自由選擇,也令到日本人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特別是一群在八十年代以天價買下房產的日本人,生活更見艱難,也自然有下流化的壓力。

以農業市場為例,大前研一在顧問公司工作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研究日本的家庭主婦對牛肉的消費觀感,發覺日本人對外國進口的牛肉有非理性的抗拒,並提出這是日本官商多年來就農產品的反貿易宣傳的結果,而且在這世上數一數二的封閉市場,衍生出來的除了高昂的農產品價格,更有極度扭曲的政策。話說在東京外邊一帶,本來中產可以選擇在這些地價比較低的地段建屋居住,由於農業政策扭曲,令到這些地段只可以作耕地,也令中產被迫要在東京市內捱貴樓。

那麼針對這一群人的政策又應該是甚麼呢?大前研一曾經寫過幾本有關全球化的書,所以不難估到他對「M型社會」開的藥方,就是開放日本市場,擁抱全球化。上述農業市場的例子,大前研一提出「輸入農地」,讓日本人的糧食在外國耕種,說穿了其實就是輸入農產品,解放出來的人力資本和土地也可以有更高增值的用途,就是這般一舉三得的提議,偏偏香港的時事評論人和政客沒有看到,又或者他們根本沒有看過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