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4日

地產政治新規則

地產政治新規則

施政報告未出,地產商便虎視眈眈西九龍的肥豬肉。不用是地產專家,都可以從地產商的態度,知道西九龍是難得一見的賺錢機會。

香港地小人多的假象早已深入民心。論人口密度,香港跟首爾、台北和澳門不相伯仲。加上多年來移山填海造地,香港的土地雖然有限,但供應絕對足夠。只不過在九十年代,聯繫匯率令港元大副折讓,港元為本的資產變相抵買,聯合聲明亦規定了批地的數量,樓價亦長升長有。

回歸前樓價長期只升不跌,令所有人都以為高地價高樓價是自然現象。當董建華履行競爭承諾,以八萬五認真對付高樓價,香港人才明白到,政府的威力可以創造神話,亦可以令夢境幻滅。

經濟不境,政府願意以暫停賣地來托市。雖然就算政府當時繼續賣地也一定賣不到好價錢,暫停賣地是可以理解的。政府面對龐大財政壓力,知道最終仍要靠賣地幫補家計。權宜之計是勾地,由政府決定賣那塊地底價多少,什麼時候拍賣則地產商話事。

彈性大了,本來應該可以使土地供更加貼市,勾地卻劇化大小地產商的利益衝突。因為大地產商除了可以買地建樓,更可以靠換地、改變土地使用以及跟鐵路公司合作等來繼續擴張版圖。土地的遊戲規則改變了,變成了大地產商主導的市場。中小型地產商的生存空間變得狹窄,也不時聽到酸葡萄的是是非非。

地產商的恩怨又豈是我們小市民理得來?土地是政府收入的一大部份,地產亦是不少小市民的積蓄投資,政府最大的負任是確保土地供應不會受政治和既得利益的影響。

西九龍既然是地產項目,便要以市場的方法去處理。為了地標天幕,不符合效益,造就既得利益,更破壞市場秩序,所以西九龍應該永遠落馬,免得明年世界經濟論壇再將香港貶低幾位,眾港官又要慌忙解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