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3日

讓全世界工人在港尋夢

讓全世界工人在港尋夢

歐盟和美國違反世貿協定,限制中國的紡織品入口,中國亦識趣搬出自願出口限制,令到不少紡織廠將生產遷移到東南亞等地。政府建議讓紡織業聘請外地工人,策略上不失為一個適時的政策。

其實外地工人對香港的貢獻良多,菲傭印傭將香港婦女的生產力解放出來,現在不少厭惡性和勞動性的工作,亦都是由南亞裔的外地工人為香港賣力。雖然在香港人眼中,外地工人做的是苦差,但客觀來說這裡仍然比他們祖家的環境好得多,長遠來說,他們賺取外匯,可以為鄉人提供教育醫療,所以就算要離鄉背井,他們也心甘情願。開放勞工市場,在理性和道德上都正確無誤。

獅子山下的精神,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濟。香港的成就,靠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一手一腳建立出來。外地工人跟我們的最大分別,只不過是少一張香港身份證,但為何工會要歧視他們用自己勞力賺取生計的權利?所謂保障香港工人就業,其實就是不公平競爭,剝削其他人自力更生的機會。

工會打蛇隨棍上,藉詞要求各種保護主義利益,將會是一個潛在的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政府在壓力下,要求僱主搭單聘請一定數量的本地工人。現實是,香港生產紡織品的成本,仍然遠高於東南亞,而且當所謂的自願出口限制解除之後,生產仍然會回流至大陸。當發現香港的紡織業仍藥石罔效,業界和工會便有可能以「拉衫尾」的香港工人的作籌碼,要求以公帑作補貼,令紡織業變成了揮之不去的工業寄生蟲。

真正的自由市場不應該拖泥帶水,要開放市場便要無條件地讓工人來香港。外國工人願意來香港工作,是我們的榮幸,因為這證明了香港仍然有競爭力,仍然是肯努力工作的人尋夢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