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8日

醫療政策毒瘤非開刀不可

醫療政策毒瘤非開刀不可

癌症就是細胞不正常增生。有些癌細胞會成為腫瘤,有些癌細胞會成為惡性組織侵害正常的身體組織,影響到身體的正常運作。癌細胞增長得快,對養份的需求增長得更快。

如果將特區政府當作人的身體來看,便會發覺其實有不少政策範疇,已經出現了像癌症般的症狀。這些政策範疇的開支不斷增長,衍生的問題亦影響到其他政策的正常運作。若未能及時為這些政策毒瘤開刀,問題擴散開去將會拖垮香港的未來。

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公共醫療系統,諷刺地是香港最嚴重的政策毒瘤。過去十多年來,不少有心人都嘗試提出改革建議,但都是只聞樓梯響,歸根到底是因為官僚看不到本身的問題,情況就像人體免疫系統不懂得對付癌細胞,最終讓毒瘤愈生愈大。

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耗費大量的資源,在成效方面卻未如理想。九十年代初成立的醫管局,是為了以中央集權的手法,將所有的公共醫療資源盡收官僚掌握之下。當時的主觀願望是透過集權計劃經濟,讓資源得到最大的效益。

由官僚主導的系統,有一套獨特的遊戲規則。公共醫療在官僚的手上,變成高度政治化的資源爭奪戰。要贏得最多資源,官僚要學會將問題的聲浪放大,要公眾的關注,但又不至於引起民憤,這便是官僚政治。

現行制度下,不同醫院能夠得到多少資源,並不是取決於醫院的成效。若一間醫院能夠有效地將所有的問題解決,結果只會令來年的預算被扣減,讓資源流往其他運作得更差的醫院。相反,如果醫院內一直問題還有待解決,官僚便可以有藉口爭取更多資源,將預算額提高。前線醫護人員的控訴,亦間接證明了這種官僚文化的存在。

爭取到最大資源,並不等於把事情做到最好。每一所公立醫院總監,聯網甚至醫管局最高管理層,都沒有動機去將所有問題解決。由官僚和既得利益主導的醫療制度,很難會真心真意為病人和大眾市民的福祉著想。

不少癌症是可以治癒的,最重要是能在發病之初對症下藥。可是治療癌症的過程仍然非常痛苦,除了用電療服重藥,情況嚴重時更加要將器官切除。對香港的政策癌症的態度亦一樣,積下來的惡習已經根深柢固,不可能循序漸進地去改革醫管局。要真正解決香港公共醫療的問題,看來要大刀闊斧,將毒瘤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