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付天災消息必須流通
面對天災疫病,面對自然力量的挑戰,人類究竟有沒有自救的能力?
禽流感病毒自2003年以來,已經在亞洲地區造成了至少六十人死亡。雖然至今仍未出現人傳人的個案,但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李鐘郁已經言明︰「這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專家估計禽流感一旦在港爆發,可能會有近一百萬人受到感染,而整個爆發期更可能長達一年。
兩年前的沙士疫潮在短短半年內,已經令到全球一片愁雲慘霧,禽流感可以帶來的震撼絕對會是史無前例。政府雖然已經計劃向藥商預訂疫苗,醫管局亦成立了所謂的衛生防護中心,也制訂了所謂的緊急應變措施。可是藥商已經表明,疫苗的生產需要三至六個月。換言之,疫苗對控制疫病擴散完全沒有效用,當疫苗到手時,疫症可能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天災是可怕,但人禍幫兇才是問題所在。回顧沙士爆發之初,廣東省方面箝制消息的發放,當在疫病傳到香港時,政府亦不知所措。可惜香港政府亦以為控制消息可以防止恐慌,結果令到社會上的消息更加混亂,市民無法因應情況保護自己,令到不少無辜的市民受到感染。
後來有心市民自發編制網頁發布疫病訊息,政府才因民眾壓力,被迫開放消息,沙士亦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受到控制。只不過兩年光景,官員便完全忘記了前車之鑑,在防疫工作上本末倒置。事實上,沒有準確的情報,所謂的應變措施根本無從啟動,空有計劃又有甚麼用?對抗天災疫病,最有效對應要建基於自由社會之上,可幸香港在這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保障。
諾貝爾經濟學沈恩(Amartya Kumar Sen)便指出了,天災時有發生,但饑荒鮮有在自由開放社會發生。這是因為資訊的流動,市場亦發揮了調節功能,讓真正最有需要的人得到所需的物資。
經濟活動本質上就是不同的風險計算,市場中人亦習慣跟不同程度的風險搏鬥。沙士疫潮、南亞海嘯以及年中襲美的兩個超級巨風,這些災難的教訓告訴我們,雖然大多數天災的出現都不可預料,但隨之而來的人命財產損失,卻可以靠人力將震盪減到最低,而且天災過後的回復能力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自由的程度。
香港真正的挑戰,是大陸政府的封鎖,以及因為消息不流通而衍生的種種惡果。香港的官員如果真正為市民著想,便應該大膽向國家領導人進諫,請他們發現疫症也不要再封鎖消息,好讓香港人可以好好保護自己,其他的問題香港人自有能力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