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3日

香港的伐木工政治

香港的伐木工政治

星期三出爐的施政報告,應該會再引起政改的辯論,也是時候拆破功能組別這個政治的毒瘤的偽裝。

首先香港人應該要明白為什是「伐木工政治」(Logrolling)。在機器還未普及用於伐木業之前,一個工人把樹斬下來之後,要召集附近的其他工人,一起合力將木推走。工人之間互相幫助完全出於自願,這樣的做法也成為了伐木工之間的文化。經濟學家在研究政治運作時,也發覺到政客也有這種「伐木工政治」。

政客為了討好推動自己的選民,要不時推出一些針對自己選區界別政策。這些針對性的政策大多是特別的津貼和優惠,一般來說都不會容易得到廣泛的支持,所以他們便仿傚伐木工的一套,以互相幫助作交換條件,邀請其他選區界別的議員支持自己的政策。這樣的文化之下,只要政策本身並不構成直接的利益衝突,政客是凡事都有相量。

這樣權力共享交換,鼓勵既得利益的座大,也蠶食了民主體制。在全民直選的制度下,最多是不同地區的居民得到些小恩小惠,但在功能組別之下,就會變成既得利益的互相包庇。多年來的功能組別伐木工政治,三十個功能組別的議員,每一個都代表著明顯的既得利益。如果說外國的政治說客的影響力大,我們便應該看看香港的政策環境。

既得利益並不限於大企業,還有各式各樣的專業和界別。政客一向以來都嘗試製造一個假象,令人以為組別中選民數目多便有代表性。事實上功能組別中無論有多少選民,本質上都是功能組別,以政治保護既得利益跟民主政制的原則相違背。

民主政制的精神,是透過議會制衡行政機關的權力,而不是以政府作為利益輸送的工具,功能組別只會令到政府在既得利益之下不斷膨脹。說香港的經濟自由不斷萎縮,絕對有根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