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1日

乾炒牛河自由經濟學

乾炒牛河自由經濟學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市場制度入面,但很少有人會反思市場究竟是甚麼。

傳統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是人自由交換物品服務的一個過程。這個定義的重點是「自由」。自由的意思是沒有任何威迫,不是偷不是搶,在各方都心甘情願的環境下進行的活動。當買賣雙方都願意交易,這個關係也意味著大家都有所得益。

有人便會問:「點解可以無人有任何損失,但又大家都可以得益?多出來的利益是怎樣無中生有的?」

不同門派的經濟學家,一直以來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這個現象。制度學派 (Institutionalism) 以產權及合約模式著手,在香港最為人熟悉的便有以張五常教授發揚光大,強調價格分析的芝加哥學派。制度學派將市場的不同行為分析為人減低各種成本的方法,成本減低了便會創造額外的利益。可惜這裡的解說有點自圓其說的味道,一般經濟學的外行人要花不少工夫才能夠消化得來。

解答經濟學最根本的令題,最精彩絕倫的答案,還看米賽斯 (Ludwig von Mises) 和 海耶克 ( F A von Hayek) 為首的奧國經濟學派的演繹。奧派的大前提是,在社會中無人能夠擁有所有的知識,市場是人分享自己知識的過程。

試想想市價四十元一碟的乾炒牛河,不為人所知的是這四十大元背後包含多複雜的知識。基本材料的牛肉河粉已經是大學問,炒牛河時的手勢火候更加講求天份。如果一個人要自己一手一腳,包辦養牛、種芽菜、打河粉、製生抽老抽豆粉,一碟乾牛河裡的知識窮一生人也學不完,就算退一萬步,只不過要我們各自去學會炒牛河才能夠有得吃,有天份的至少也花上幾天的反覆磨練,時間的價值絕對也不只區區的四十大元。

我們不用窮一生時間才可以享受到美食,甚至乎不懂拿鑊鏟可以成為美食家。市場奧妙之處在於我們不用學會所有知識,但仍然能夠享受其他人智慧的成果。社會上的各種職能,都不會比炒乾炒牛河簡單。

大家就是通過市場的機制,分享每一個人獨有的知識,就是這些無形的知識創造出大家見到「無中生有」的利益。市場的本質,也解釋了為何分工合作其實是同一件事的兩面。沒有市場分工,人與人之間亦無從合作,所以市場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了,這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正所謂「大隱隱於市」,其實乾炒牛河都有大學問在其中,甚至用來推演社會的發展。由此觀之經濟學可以很易明,亦可以很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