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4日

解讀特首口頭禪

解讀特首口頭禪

前特首喜歡將「與時並進」掛在口邊,曾蔭權接手之後主調變為「和諧社會」,對香港人來說,究竟兩者之間有甚麼分別?答案是︰「沒有。」與時並進也好,和諧社會也好,這兩句口號都不是香港原創,董曾二人的所謂施政方針,都只不過是將北京的口號搬字過紙,當然兩人對國情的解讀有根本上的分別,演繹的方法亦大異其趣。

董建華常說的「與時並進」,其實是江澤民在中共建黨八十周年七一講話的主調,當時中共發現中國已經不再是開放改革前的小農社會,要維持中共的統治,便要容納新一代的資本階級。中共內部極左的保守派分子認為這種改變不能接受,更加指出江澤民在八九年也曾反對讓資本家入黨,所以江澤民便以「與時並進」來回應,叫保守派不要抱殘守缺。

董建華斷章取義,膚淺地將「與時並進」套落在香港,張冠李戴也不合民情。江澤民要應付的是小撮死硬派,董建華要面對的卻是大眾的香港人。香港有的是法治和自由市場,北京要的卻是將兩者變質為一黨獨裁的工具。以與時並進論香港,無疑是董建華最終不能完成任期的原因。

胡溫跟江澤民最大的分別,在於中共對普羅大眾的關注明顯提高,對社會福利出手也更加闊綽,態度上亦對市場有所保留。國家發改委對所有經濟事務,指點得更頻繁更深入。事實上市場開放改革也漸漸失去衝力,也傾向歐式的計劃經濟。

新舊特區政府,同樣以摹仿中央立場為施政方針。換特首之後,施政的主調亦由與時並進,變為建構和諧社會。曾蔭權為官多年,自有一套揣摩上意的伎倆。坊間主流意見認為他會撥亂反正,將殖民地時代的管治手法重新帶入建制,亦有主觀願望想見到曾蔭權會挾強政勵治之勢,來一次權力轉移,但事實上曾蔭權的立場,比董建華更政治正確,更緊貼中央。

曾蔭權一上台,為了符合國情,便提出了反壟斷法、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香港的政務官過往一直把守著這三項政策,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將之立法,將會動搖香港的自由根基。事實上工會既得利益對這三項政策苦苦相逼,回歸前如是,董建華年代亦如是。現在新人事的新作風,跟內部壓力完全無關,唯一的解釋是,新政要向中央表態︰「自由的虛名我們不打緊,我們會不惜一切忠心不二地追隨黨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