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日

最怕沒有新移民

最怕沒有新移民

香港是不是一定會走進人口老化這條路?無錯,如果現行的人口政策繼續下去,香港將無可避免變成老人城市。根據統計數字推算,到了2050年,香港的人口結構將會是一個極端的倒三角形,老人將佔總人口逾三成以上,少數勞動人口將要承擔大量的醫療和福利開支。特區政府說香港人口老化無可避免,這種講法究竟是否危言聳聽?還是政策錯誤使然,人為地加劇了未來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

將香港的人口結構推算跟新加坡的比較,便會發覺只要實行開放的移民政策,絕對可以緩和人口老化帶來的衝擊。今天新加坡跟香港的人口結構大致相若,但到了2050年,新加坡的人口結構將會比香港的平衡得多,而且到時新加坡的人口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40到69歲的組別,勞動人口將會是香港的一倍以上。吸納新移民一直是新加坡政府的國策之一,其實除此之外,新加坡沒有甚麼值得香港學習。可是若香港最終在國際競爭中輸給新加坡,唯一的原因只在兩地人口政策上的分別。

世界各地的政府面對人口老化,都會將問題歸咎於生育率下降,好像政府完全沒有責任可言。可是細心觀察,便會發覺福利氾濫和保護主義氣息濃厚的地區,人口老化的問題便愈嚴重,所以像日本和北歐這些相對封閉的社會,人口老化問題便比起其他歐美國家更早出現。

面對未來人口老化問題,本來可以簡單但積極地透過開放大門,讓世界各地有心有力的人來香港,可是特區政府卻本末倒置,搬出一大堆藉口來造就既得利益。冠冕堂皇說「積金為將來」,可是數據卻顯示強積金回報連?指股息累計指數都比不上,這不是分明是將市民利益轉移到強積金供應商手上?要不是民怨的壓力,特區政府也早就推出所謂的醫療儲蓄戶口。如果按照特區政府的計劃,強積金加上所謂的醫療儲蓄戶口,每一百元的收入便有十八元被鎖死,扣除各種稅項之後,市民剩下來的連一半都沒有。

抗拒新移民,最大的原因是福利開支的負擔。可是現在,香港人已經為未來人口老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實還有甚麼可怕?我們更不應倒置因果,假設所有新移民都會依靠福利。如果錯在福利制度的過份寬鬆,我們亦不應該將責任推到新移民身上。抗拒新移民的另一個原因,是保護主義作祟。工會和政客厚顏無恥地說新移民的競爭打爛香港工人飯碗,因為他們沒有想過,香港本身便是由移民組成的社會。

一個真正有生機的社會,根本不需要封閉的邊境來保護,人口老化亦不一定無可避免。只要仍然有人願意來香港,我們沒有甚麼好擔心的,可是到了一天香港不再吸引,那才是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