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9日

民選議會抗衡行政霸道

民選議會抗衡行政霸道

在《基本法》的限制下,立法會議員的權力非常有限。所有具實質影響力的政策,只可能由行政機關提出。香港走大政府的路,其實也是由行政機關走出來的。無論是福利、醫療、教育、交通、房屋及公用事業,政策的制訂和實施也是由行政機關負責,因此,怎可以將民粹的罪名統統強加在議員身上?

甚至香港的政黨,亦不是一面倒走民粹的路。民建聯大量投入廣告資源,招攬商家和專業人士加入,務求擺脫蛇宴荔枝團的定位。四十五條關注組,以大狀的專業身份來擴闊民主派的空間。自由黨周梁淑怡、李鵬飛和田北俊更肩負商界的標籤參選,是對選民理性判決的信任。可惜,任憑政黨再努力向中間路線發展,以現在的政治生態繼續下去,香港亦不會有撥亂反正的一天。

官僚在政策失誤之後,仍然可以繼續以干預政治去掩飾過失,亦是過去十多年來政府不斷膨脹的原因。以香港的醫療和教育為例,政府的中央集權已經令到香港這兩方面完全僵化壞死,成本不斷上升。官僚繼續修修補補有用嗎?行政機關只知道要納稅人付出更多的血汗錢,但真正有成效、讓市民有選擇權的改革卻遙遙無期。

要在這種行政霸道的政治環境中突圍,沒有原則上的改革是很難成功的。要回到小政府就惟有靠全面普選,讓立法會有真正制衡行政機關擴張的權力。只有擁有從普選出來的立法會,才足以抗衡官僚和既得利益的認受性。若香港的議會由全面普選產生出來,擁有真正制訂政策的權力,政治人物亦要為自己的政策主張負上政治責任。

既然民粹政策注定失敗,主張大派福利的政客又怎會有生存空間?從各政黨的發展方向,香港明顯有一股主流意識,認同中間路線也不滿現在的干預氾濫。可是,這一群香港市民大多不熱衷參與政治,只不過是因為制度上很難有作為,而且在芸芸候選人中,亦很難找到一個真正能夠代表香港自由價值的政治人物,所以惟有寧願不參與亦不投票,也不願意浪費寶貴的一票。

擁有這種想法的香港人,請考慮在12.4參與遊行支持普選,要政治人物為施政負責,也爭取政治上的選擇,讓香港有一個更平衡的政治環境,抗拒行政霸道的大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