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8日

收入無節制促成大政府

收入無節制促成大政府

回歸之後,政府大有為思想的反效果終於陸續出現︰8萬5的結果是政府要暫停賣地;教育改革母語教學的結果是家長要將子女送到私校、送到外國;計劃經濟式管理的公共交通結果是又貴又沒有彈性的壟斷怪物;大肆擴張醫管局的結果是僵化的官僚,也間接激化了沙士期間香港人的痛苦……還有更多更多數之不盡的官僚和僵化,令到香港自90年代始停滯不前。

說句公道話,自從70年代開始,香港政府的開支便一直有加無減,其實小政府早已暗中增肥,現在的痛苦是多年以來積下來的問題,也不可以全盤歸咎於董建華政府。只要庫房有錢,官僚和政客斷不會甘心看著他們的政治籌碼放閒不用,彭定康如是、董建華如是、曾蔭權亦一樣。

其實過去幾年政府入不敷支,除了是大政府的報應,亦是自然調節的一個過程。「小政府」的先決條件是一個「窮政府」。庫房足襟見肘,人才會面對現實,明白政府不是萬能救世主。

TABOR限制政府擴張

可惜世界上仍然有官僚和政客,會無所不用其極去不繼擴張政府。過去幾年庫房收入銳減,官僚便推出稅基狹窄和促進債市的口號,一方面想借銷售稅對中收入家庭雙重徵稅,另一方面發行債券,變相向下一代徵稅。後者更加可以讓政府在沒有政治壓力之下擴張,是香港大政府發展最重要一步。

1992年美國科羅拉多州通過了納稅人權益約章TABOR (Taxpayers' Bill of Rights) ,將政府收入增長限制在通脹率以及人口增長率的總和,並且規定政府要將所有盈餘退回市民。在TABOR通過之後,科羅拉多州是全美減稅最多的一個州,而且退稅的金額每年遞增,由1997年的1.3億美金到2001年的9.2億美金。

究竟為甚麼退稅的金額可以每年遞增?原來自從TABOR通過之後,選民對政府的開支更加小心,政客亦不容易通過民粹的福利政策,所以科羅拉多州政府的財政亦每年改善。

要臃腫的官僚政府迅速瘦身,除了要節制政府收入,還要讓所有人一同感受到公共財政的壓力,當然亦要有效的政治壓力。科羅拉多州TABOR的經驗值得香港人參考,但前提是要有一個相應的民主體制來向政府施壓。事實上,民主是可以制衡民粹,問題是制度的安排是否容許民主體制發揮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