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1日

將官僚踢出教育制度之外

將官僚踢出教育制度之外

絕對可以相信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說,羅范椒芬是個對教育有熱誠的人;也絕對可以相信,羅范椒芬不是一個立壞心腸的人。可是好心人並非不會做壞事。羅太明知教改害人卻死不認錯,這種態度絕對不能原諒。她事後雖然為失言道了歉,但她跟李國章一樣,都沒有為教改失誤問責。

香港的教育制度,跟這個城市的自由開放精神完全格格不入。為甚麼要學生要將前途交由隨機號碼去決定?為何連學校以甚麼語言教學都要管?為甚麼家長要為派位制度擔驚受怕?為甚麼教師要做那麼多跟教導學生完全無關的行政工作?究竟教改是否讓學生真正得到優質教育?無論是家長、學生、教師抑或辦學團體,都有太多太多的疑問。這些疑問,政府絕不會回答,因為所有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這個教育制度已崩潰,錯在官僚!

可惜面對這種危機,政客只懂要更多的資源,卻對怎樣解決這個已經腐敗到核心的制度隻字不提。事實勝於雄辯,政府每年開支增幅最大的,往往是教育經費,在適齡學童下降的時候,增加教育開支,為的也多是教改。政府以計劃經濟心態,盲目地定下了每年培訓教師數目,亦對教師帶來莫大壓力。當政客要求更多資源,他們其實是在做教統局的幫兇。

官僚繼續自欺欺人,社會卻不會讓這個已經完全腐敗的教育制度,繼續傷害我們的下一代。請不要再逃避殘酷的現實,有能力的父母,除了可以將子女送到國際學校,更可以選擇外國的學校,這是對香港的教育制度缺乏選擇的一種控訴。這又是否李國章和羅范椒芬希望見到的結果?

事實上,香港有不少中收入階層的父母考慮移民,最主要原因是為了子女教育教想。我們要問︰我們為甚麼要讓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趕走這群有經濟能力的家長?當愈來愈多學生被迫負笈海外,誰會去承受失業和殺校帶來的壓力?

更深層的問題是,當香港的教育跟現實脫節,甚至連學生的組成也變得單一化的時候,這個教育制度其實也在人為地製造分化和矛盾。試想想,另一群家長因經濟能力未能將子女送到外國或國際學校就讀,惟有無奈地看著子女畢業等於失業,他們心中怨憤可以向誰發洩?站在教育最前線的教師要承受這些壓力,這種情況公道嗎?

真正對香港教育有承擔的教師應該是時候醒悟了。真正改革,就是要將官僚的影響完全摒除在教育制度外,而不是要求更多的官僚思想。你們要明白,就算有再多的資源,如果沒有根本改變現在的中央集權模式,也只會讓官僚以公帑去進一步破壞香港教育。讓學校去決定自己的運作模式和收生標準;讓學生和家長去選擇自己心儀學校,這才是一個公道的制度,也是一個真正尊重教師專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