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7日

請不要迷信政府全知萬能

請不要迷信政府全知萬能

郭伯偉爵士的演講,沒有甚麼小政府的口號,都是直接了當的說出要講的話。反觀今天的為官者,雖然仍然將小政府這口號掛在口邊,可是明顯看得出官員已經離開真正的郭伯偉精神愈來愈遠了。當他們明白到,為官者有所不能的真理,他們就懂得為官者有所不為的情操。

官僚撫心自問,究竟他們憑甚麼要世人迷信他們的萬能?迷信政府萬能,古今中外皆然。為官者有那個不是雄心壯志望名垂不朽?人民仰望著官府的天威,又有那個不會肅然起敬?在這種強烈對比下,社會自然事事皆有求於官府,相信無論經濟興衰到天災人禍,但凡社會現象政府都可以用無比的大能解決問題。

政府真的可以做到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超凡境界嗎?政府不是無所不能,這一點差不多是常識了,但更根本的一個問題是,政府的能力究竟代表了甚麼?政府可以花的每一分一毫,都是來自市民的血汗錢。就算在六十年代,當時的財政司郭伯偉爵士便指出,香港社會一向都善於將賺到的資源再投資,所以從來他亦一直非常在意這一點,盡力避免抽走民間的資本。

郭伯偉爵士認為官僚不可以自以為是,仗政府名義去指點社會可以做甚麼,不可以做甚麼;官僚甚至不要去建議社會應該去做些甚麼,因為無論官僚將這種包裝得多精緻,本質上這些都是計劃經濟的思維。當政府介入一個市場之後,結果將來是令到其他人更難以民間的資本去參與競爭,亦無異於政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壟斷。香港的教育、醫療、廉價出租房屋以及一系列所謂公共服務,自七十年代起已經被政府完全壟斷。時間過得久了,甚至連公眾都誤以為,市場沒有能力為市民在這幾方面提供又便宜又貼身的服務,政府又豈不是多了一個擴展權限的藉口?香港人今天在教育、醫療和廉價出租房屋都幾乎毫無選擇餘地,原因是政府以公帑不計成本營運,繼而大肆擴張之後的結果。

更重要一點,是政府提供的所謂福利,永遠都做不到市場那種真正緊貼需求。當然,要福利能夠緊貼市民所需,政府就要做到完全巨細無遺地了解社會上每一個人的情況。若政府真的能夠無所不知,人民便豈不是活在一個全無私隱的世界?郭伯偉爵士不但深明此道,更拒絕了讓政府部門去收集經濟數據的工作。而且他知道就算政府得到不盡不實的資料,仍然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去,向政府要求種種利益。這種智慧今天又有幾個官僚真正明白?

回歸後無論大小官僚發言,都經常會找到這樣的官式造句︰「雖然特區仍然緊守小政府的原則,可是……」當年郭伯偉爵士,既不會動不動便搬出小政府口號,更加不用在說話當中加上這般一大堆欲蓋彌彰的修飾詞。官僚話中一大堆「雖然」、「仍然」和「可是」,是因為他們已經離棄小政府的原則,而且更要在小政府背上插刀。請官僚要主張大政府的時候明刀明槍,小政府的口號還是乾脆不要再叫好了,免得最終令公眾將真正小政府的意義也混淆,到時郭伯偉爵士再生也難以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