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官僚?還是要選擇?
除非是到了絕望的邊緣,沒有人會放棄世間所有美好的事情和希望。說教師因為抵受不住工作壓力而走上自殺一途,是不公道的講法。教師面對的不止工作上的壓力,更沉重的還有那種說不出口的彷徨無助。相信大多數教育工作者都會贊成,不少教師終日都生活在惶恐之中,覺得專業上有志難展,這些因素加上工作壓力,才是令到教師覺得前途沒有希望的原因。
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教師處理壓力的能力比其他人差。社會上大多數專業人士的工作時間絕不比教師短,而且工作負荷以及進修和辦公室政治等壓力,亦絕對不會比教師面對的少。可是教師的轉職空間狹窄,其他專業人士若發覺所任職公司的環境未如理想,大可另謀高就找一家真正合心意的公司盡情發揮,有能之士甚至可以自立門戶創業去也,教師卻沒有這個選擇空間。
教統局和辦學團體雖然不願意承認,但眾所周知,除了得到格外眷顧的國際學校,香港的學校都千篇一律。教師就算離開了一間他看不過眼的學校,亦無可能找到一間能夠讓他發揮理念的學校,因為都被教統局管死了。試想以教育為終身職業的教師,長達四十年的職業生涯都困在僵化的制度中,這種無助又豈是行外人容易明白得到?
雖然學生人數不斷下降,可是其實過去政府在教育的開支卻一直增加,可惜政客到了今天仍然只知盲目地爭取政策資源,事實說明這些民粹訴求對解決教師面對的困局完全沒有幫助。若簡單地增撥資源便可以解決困局,教師就不用面對現在的這種絕望。資源是增加了,但隨之而來的朝令夕改卻令教師苦於追逐,結果教師的壓力大了,學生亦沒有真正得益,這樣的制度值得延續下去嗎?教師感到自己職位不穩,其實是資源盲目投放的反效果。一味追求更多的政策資源,亦只會令教統局推行更多莫名其妙的新政,令歷史不斷重演。
教師另一個憂慮,是香港出生人口持續下降,近年出現的殺校亦為不少教師平添了一份不安。其實香港的教育制度水平其實不差,只要邁向國際化和開放市場便可走出困局。教統局要讓學校自由選擇教學語言和課程,而且讓仰慕香港教育制度的家長送子女到香港就讀,已經可以卸下不少教師對失業的擔憂。
教育服務的市場沒有理由要局限在香港,可是教統局的迂腐,將這個多贏的局面扼殺了。事實上,開放人口政策讓更多有能力的人來港工作,長遠而言也可以增加學位的需求,這些才是結構性為教育制度解困的方向。當然,要吸引外來的學生,香港本身的學位分配也要開放自由,在取締教統局惡政同時,也應該一併改革那惱人的統一派位,改為直接讓學校決定收生的條件,並以本地學生的人數來撥款。
無疑開放教育會引入競爭,但希望教師明白,進步是良性的壓力,官僚和制度的壓力卻會令人無助。就算有更多的教育資源,若沒有一個進步的環境,最終好的學生也會離開這個制度,最終留下來的只有無助的教師和諸多意見的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