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5日

大政府振興經濟?行嗎?

大政府振興經濟?行嗎?

兩個經濟學家大政和大府,他們一心想揚名立萬,在經濟學史中留下一頁。大政跟大府說︰「我想到了促進經濟的秘密。現在我給你一百元,你給我吃一口飯。然後你再給我一百元,我又給你吃一口飯。那麼我們便將國民生產總值推高了二百元,而且你和我都沒有損失。天啊!為甚麼這般簡單的發展經濟模式,幾千年來都沒有人想得出來,難道我真的是一個天才?」

為了不讓大政繼續自吹自擂自我陶醉,大府一副不屑地說︰「你的概念不錯,可惜計算錯誤。剛才你的構想中,你忘記了我們是要繳交百分之十入息稅,那二百元就要繳交二十元稅。如果政府將這二十元重新投資在社會建設,最終會成為某些人的收入,而這些人的收入亦要納稅的,所以如此生生不息,以幾何級數計算,總經濟效益其實是二百二十二點二二元!大政,你的計算是錯誤的。」

大政和大府的論述,並非憑空創造出來的理論。有讀過凱恩斯學說的人,對上述的邏輯絕不陌生。事實上,今時今日香港中學的經濟科,仍然有接近四分一的內容是凱恩斯學說。凱恩斯學說的基本概念是︰市民不願消費,政府便帶頭消費;企業不願投資,政府便帶頭投資。凱恩斯認為,政府帶頭可以推動經濟發展,經濟一起動,市民便會跟著消費;企業跟著投資。

大政和大府的構想跟凱恩斯學說有同一個盲點,就是以為將錢倒進市場,便一定會帶來經濟效益。香港市民應該仍記得非典之後的「維港巨星匯」,那倒進維港的一億元今天去了哪?數碼港和迪士尼也曾許下千億經濟效益承諾,今天那些回報又在哪?香港經濟真的曾因這些大政府構想而得益過嗎?可是仰慕大政府的官僚,對凱恩斯學說仍念念不忘。金融風暴過後,政府為了托市動用千億儲備。每年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政府都重複地說要以公帑大興土木製造就業。

凱恩斯學說最大的危害,在於大政府就像「羅范椒芬的教育毒癮」,只會越來越大。

話說大府先贏了一場,大政為了還以顏色,便在一張白紙上寫出了幾何級數的公式然後對大府說︰「我發現到,政府的稅率越高,總經濟效益越大。如果政府的稅率是百分之九十的話,以剛才的構想,最初的二百元中,第一輪之後有一百八十元會再被投資,之後的一百八十元投資,經過政府抽稅後有一百六十二元會重新流入體系中,以此幾何級數計算,最終可以達到二千元的經濟效益。大府,我的推論無疑超越了你那沒有想像力的陳述。」

大府似有所得︰「照這樣的計算,其實只要政府將稅率提高到百分之百,以不斷地投資再抽稅,抽稅再投資,經濟效益是可以無限擴大,經濟亦可以永遠不斷增長下去。我想,這才是經濟學最終答案。我們無謂爭出風頭,不如待明年我倆瓜分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去香港當政府顧問,推行我們的理念吧!聽說香港近年對大政府還是很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