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7日

改革兩鐵的另一條路

改革兩鐵的另一條路

香港官僚的一大特點,是將政策手段跟政策目的本末倒置,政治學上稱這種思維工具理性。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目的是要為市民提供優質穩定可靠而且廉宜的服務,可是現在建制內的官僚,卻將利潤保障和的定價方程式等計劃經濟手段,當作政策目的看待,就算證明了這些方法完全失敗,官僚仍然會死抱不放。

官僚振振有詞,說利潤保障是為了確保穩定的高質素服務,而以計劃經濟的方程式定價更加是為了防止營辦商隨便加價剝削市民。事實是這樣嗎?政府作為九鐵的單一股東,亦要在傳媒揭發問題後才賊過興兵,高調處理有關安全危機。官僚有信心單憑一紙利潤保障便可以控制其他公共交通服務的營辦商嗎?利潤保障亦未如官僚聲稱般保障消費者利益。巴士公司在政府的規範下,可以收取高昂的交通費。相反,的士雖然沒有利潤保障,但寧願鋌而走險為乘客提供折扣。官僚還可以繼續理直氣壯地說沒有管制價格必然會上升嗎?

若建議取消利潤管制和鐵路優先政策,讓鐵路、巴士和小巴正面競爭,官僚必然會說,沒有政府何來安全、穩定和廉價的服務?可是市場不是已經每天都為消費者提供種種安全、穩定和廉價的產品和服務,為甚麼惟獨是公共交通運輸就必定要官僚的指指點點?而且事實已經證明了官僚那一套行不通,官僚亦沒有能力保障甚麼,為甚麼他們仍然要死不認錯?

在這個大前提下,政府更已經著手兩鐵合併的計劃。站在納稅人的立場,兩鐵合併無疑可以將為庫房帶來額外收益,可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在鐵路優先的政策下,兩鐵合併只會促成壟斷市場官僚怪獸的誕生。最令人擔心者,這怪獸不但壟斷交通市場,亦將會主導香港未來的規劃發展。

管理學研究早已指出,適當的權力下放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事實上,現在兩鐵的管理模式已經是過於中央集權,加上鐵路優先的政策傾斜,無論在價格抑或服務方面,兩鐵都沒有進步的動機,將兩鐵合併更加是反其道而行。絕對有理由相信,合併後的兩鐵在管理上的問題會比現在更為嚴重,制度會比現在更僵化。事實上,因應不同區域的需要以及情況,鐵路服務其實是本來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亦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貼身的服務,例如上班族多的區可以多些定點的優惠,優閒購物點則可以另一類吸引乘客的消費優惠,只不過是僵化的制度扼殺了創意。

由上至下管理模式,加上政策的偏袒,兩鐵的管理層又怎會有改進的動機?正確的改革方向,是將公共交通系統導向真正市場主導的模式運作,讓不同的交通工具競爭。就算要將兩鐵合併,亦先要打破鐵路優先政策,以及將龐大的系統劃分成若干獨立行政區域,中央只負責列車和路軌的保養維修,而每一個區域則自行負責行政、財務、票價釐訂甚至社區的商務合作事宜等,區域總監的報酬亦會跟所管轄區域的盈利掛鉤。最重要一點是,當分區獨立管理之後,每一個區域總監都以廣納乘客為目的,消費者還用擔心票價和服務質素的問題嗎?

註︰這個 Model 連孫柏文都看不明白,應該沒有幾個市民會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