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日

官僚的民粹主義


官僚的民粹主義

都是馬克斯主義的錯!先入為主假定人分上中下等,然後推出一套理論去附和這個前提。馬克斯理論浸透到其他的範疇,結果這種階層鬥爭的思想也擴展開去,就連特區政府策發會的文件,也逃不過這種狹隘的思想框框。

利世民有機會一睹策發會文件,當中有一句不得不與各位讀者分享,官員說︰「…隔代貧窮,有的人注定好幾代要留在同一個階級。我們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看畢冷汗直流,其中有一句更加令人懷疑,香港是不是已經走向極端。為甚麼官員會認為,香港會有些人有好幾代要留在同一個階級?這是不是香港實情?還是詛咒?還是官員的精英心態作祟?

香港被評為世界上最自由經濟體系,香港的社會流動性也是世上數一數二。「三更貧五更富」更是香港的特色,香港有不少巨富出身卑微,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他們從一無所有到富甲一方,這些都是活生生的香港故事,也是香港的活力所在。

民主政制保障自由市場

是甚麼改變令人覺得香港活力不再?自由市場經濟曾經令香港幾代人擺脫貧窮,無理由現在又將罪名加在市場的頭上。香港過去幾年,跟過去最明顯的分別,是政府無論在教育、房屋、醫療、交通、甚至文化,都大肆加強干預,也礙塞了市場的發展,市民的機會是少了,不是多了,當然也更難去突破社會階層的障礙。

更重要一點是,沒有人能保證政府不會錯,也沒有人能保證干預不會有反效果。錯了便要改,可是在現在的行政主導政府,改的方法只會是以更多的干預去掩飾以往的錯。
以交通為例,政府錯誤地設計專營巴士公司的盈利保證,結果令到香港市民要付出高昂的交通費。其實改正錯誤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讓競爭去將價格壓下去,但是廖秀冬卻偏偏要推出複雜又費時失事的可加可減,這不是更多干預是甚麼?當然市民看不到的是,交通運輸公司背後對政府的影響力,這也是為甚麼改革永遠不著邊際。

現在香港人要的,不是更多的既得利益和官僚,而是一個有效制衡的透明政府,推動普選只不過是第一步。

註︰廖秀冬可能是最左的一位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