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5日

反傾銷的荒謬真面目 (已修改)

反傾銷的荒謬真面目 (已修改)

昨天的世貿會議上,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說︰「中國是反傾銷措施被濫用的最大受害者,支持進一步澄清和改進反傾銷等規則方面的現有紀律。要有效防止濫用反傾銷措施,加強透明度。」

說是一點不錯,由一九九五年起到二○○五年的十年間,世貿處理過的反傾銷案件有差不多百分之十六是針對中國提出的。而且歐美現行的反傾銷條款不但完全缺乏實質的理據,而且有關政策的執行,亦是建基於官僚和政客的主觀判決和需要。反傾銷不但是有違市場原則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反傾銷的法規已經被既得利益者濫用,成為商業競爭的一種不道德手段。

事實上,為了鼓吹保護主義,既得利益者是可以用上極度膚淺民粹的手法,來宣揚危言聳聽的主張。歐美政客和既得利益者,就算明知經濟轉營工業生產外流等是無可避免的事,仍然會編製出種種謊話,說外國企業為了爭取市場佔有率,在開闢市場初階,會以不計成本的手段去傾銷,在壟斷市場後提高價錢,不但搶走國家工人的就業機會,亦威脅到國家安全。

傾銷指以低於成本價出售產品。原則上,虧本的生意在自由市場中不可能維持下去。所以在美國的反傾銷法例中,將部份國家定性為「非市場主導經濟體系」(Non-market Economy),並設計了一套繁複的成本估價方法,向這些非市場經濟的出口貨品,定出一個所謂的合理價錢。中國便是在這個制度下成為美國反傾銷的頭號敵人。

中國大陸雖然仍然號稱奉行社會主義,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出口工業都已經是民營企業,不用行賄地方官僚已經是萬幸,又怎可能會得到國家的補貼?就算從宏觀經濟數據來看,歐美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也比中國政府高出數倍。

最諷刺是,從一九九五年起美國對中國所提出的四百四十二宗反傾銷指控,其中四百三十九宗的被告成功證明了有關的企業完全沒有接受中國政府的任何利益或控制。將中國定性為非市場主導,除了是政治需要和既得利益的影響,很難找到第二個解釋理由。

事實上,推出這樣一套複雜的反傾銷法規,對美國商務部的官僚來說,是一種自我存在價值的肯定,也是他們跟政客的互惠互生的平台。站在政客的立場,將國內經濟問題的責任推卸在外國人身上,亦是一個低政治風險的最佳選擇。

可是從長遠的國際局勢看,要希望中國能成功地和平崛起,一個最重要因素是積極地將中國納入國際貿易的大家庭,當中國偏重外向型的貿易經濟,人民接觸世界的機會也隨之增加,走回頭路機會也更少。美國商務部的短視和狹隘,不但助長了既得利益者,也剝削美國消費者,更加罔顧世界的和平未來,這便是所謂保護主義的真面目。

註︰原版中多次將「反傾銷」寫成「反壟斷」,謝謝小忍者提醒

估唔到呢個 Blog 真係有人睇,仲要好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