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7日

突破性思維看電力市場改革

突破性思維看電力市場改革

香港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將維港長年籠罩在一片灰濛濛的煙霧之中,空氣污染更是外資進駐香港最大憂慮。

香港工業差不多已經全數北移,本地的空氣污染源頭只剩下發電廠和路面上的汽車。兩電聲稱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已經大減污染物排放,而路面上的車輛數目亦沒有大幅增加,空氣污染惡化惟一合理解釋,就是侵襲香港的污染物是來自珠三角。雖然負責環保的官員礙於政治因素未能公開指出珠三角污染物襲港,但有研究環境的專家指,香港空氣中八成污染物來自珠三角。

大陸的工業高速增長,耗電亦不斷增加,但是發電廠的回報期往往高達十五年以上,所以大型電廠的興建亦追不上耗電量的增長,不少廠家因此被迫自行設置中小型發電機。

這些零散的發電機不但成本效益低,排放的污染物亦比大型發電廠高出極多。取締了這些小中型發電機組,對香港的空氣污染絕對有正面影響。可是大陸政府要顧及工業發展的地方利益,除非有投入大筆資金興建符合排放標準的發電廠,所以現在要取締這些零散各處的中小型發電機近乎不可能。

一個突破性的想法就是將香港兩電過剩的備用電力售予珠三角一帶,這樣做不但可以減輕現在大陸電力求過於供的壓力,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取締那些最不符合經濟效益,最不環保的發電機組。事實上,香港消費者正負擔過度備用發電量的高昂成本,讓兩電就備用發電量有靈活安排,也是減電費的第一步。

在容許兩電向大陸輸電的同時,亦要考慮讓大陸合乎環保標準的新發電廠向港方輸電,從而製造誘因令國內的發電廠改進有關設施。長遠而言,香港沒有足夠的地理條件發展風力發電等真正環保的能源,將發電基地北移能夠為可再生能源創造發展空間,假以時日香港所有用電均全在大陸生產,這一點亦符合經濟發展的原則。

局限地看待電力市場的改革,以計劃經濟式思維說電力公司應該賺多少,只會讓現在的情況繼續下去,要突破困局就惟有跳出框框。兩電的利潤保障協議將於二○○八年屆滿,這次檢討除了要引入競爭改革電力市場,更是徹底改變現行制度的契機。

上一次的檢討在九十年代初,當時並沒有見到空氣污染的因素,也沒有將大陸這最重要的因素納入考慮之內。今次檢討若繼續因循故有思維,就等於平白放棄另一個改善香港環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