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6日

加州停電 錯在價管

加州停電 錯在價管

政府將在本周就開放電力市場進行第二階段諮詢,相信屆時壟斷市場的既得利益者,會引用二○○一年美國加州大停電為例,來支持他們要求繼續壟斷的立場。對加州大停電一知半解的人,更會以為它是開放市場的惡果,但實情卻剛剛相反。當年,正是因為加州政府對零售電力實行價格管製,扭曲了市場運作才帶來了市場崩潰。

美國的電力市場,分開發電和供電兩個層次,前者以批發模式將電力售予分銷商,而分銷商則負責面對消費者的零售市場。二○○○年加州州政府將電力批發市場開放,撤銷了發電廠供電價格管製,但在民粹政治影響下,電力零售價格仍然受到管製。

加州自從七十年代停止建造新核能發電廠,天然氣和水力發電漸漸成為加州的主要發電方式。剛好在二○○○年的夏天,北美遇上了天旱,國際天然氣價格此時恰巧大幅上升,使發電成本因此大增。可是零售價格在規管之下不能相應提升,形成了零售價低於批發價,亦即是所謂的「麵粉貴過麵包」。

起初電力分銷商仍然承受著虧損,履行合約規定,為消費者繼續提供電力,但到了二○○一年春天,部份分銷商已經債台高築,無力繼續做蝕本生意,令到供電不得不中斷。本來若零售市場的電力價格可以跟隨成本有所上升,電力分銷商亦不致於要完全承受所有成本壓力。零售市場價格上升亦可降低電力需求,從而抵銷部份的壓力。加州電力市場失衡,其實是價格控製帶來的惡果。最近國內的汽車用燃油市場亦有相似現象。

加州大停電和大陸的油荒,問題都出在價格無法跟隨現實情況調節才出現失衡。開放市場時,往往因為政治影響,總有些環節受人為因素限製。當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這些不靈活的因素往往導致市場失衡。可是事後進行檢討,官僚和政客都只懂推卸責任,對自己的失誤只字不提。最令人驚訝的是,錯誤的看法竟然可以一直流傳開去,積非成是。

站在香港人的立場,最重要是從加州案例中吸取教訓。首先,若政府要開放市場,就要徹徹底底開放,半開放的市場比不開放的市場更容許陷入失衡。更重要的是明白到價格管製的後遺症,也要明白到當價格被人為壓抑,反效果始終會出現,只是出現的時間和形式不同而已。搞清楚公眾對加州大停電的理解,對討論香港電力市場改革將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有人再以加州大停電作為市場失衡的例子,請緊記問題是出在政府價格管製上。所以如果香港引入電力競爭,就不要畫蛇添足定下價格規管的尾巴,否則可能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