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0日

以自由市場之名行惡

以自由市場之名行惡

古代哲人已有對市場的論述,但現代人多以阿當史密斯的《原富論》作為首個對市場的觀察分析的代表作,而在東方可與匹配的作品則有司馬遷《史記》內的《貨殖列傳》。雖然兩人在時空相距極大,但對市場原則的觀察基本上是一致的︰市場會因應人對利益的追求而自然調節。

阿當史密斯提出「市場無形之手」的比喻很多香港人都會聽過,不過司馬遷的對市場的論點其實更貼切更明確,他說︰「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導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與之爭。」意思是,最上乘的市場政策,是因應自然,其次是以利益去誘導人民,再次是教育勸說,用刑罰規限是再次一級,最下乘是與民爭利的政策,短短二十五字便道出了「大市場小政府」的精義。

如果以這個五級制來評定香港政府的施政,就會發覺經常將小政府口號掛在嘴邊的官僚,真正的出發點其實是大政府。以教育為例,政府以公帑壟斷了香港的教育,當然私營市場便無法出現。退一萬步說,世界各地有不少例子顯示,政府可以透過學券制,讓學生家長和教師有更大的靈活自主,為甚麼官僚要無視事實,繼續要剝削香港下一代的機會?事實是,官僚主導的香港教育已經步向崩潰,修修補補的所謂改革救得來嗎?官僚可以說私營市場提供不了教育,但請先交代清楚,這是事實還是官僚先入為主的猜想?

又以交通為例,政府批出的專營權設計有誤,加上鐵路壟斷的政策,令到市民不但失去選擇的自由,在過去數年要忍受高昂的交通費,本來最直接的解決方法是讓公共交通運輸機構競爭,價錢又怎會有不下調的道理?可是廖秀冬偏偏提出所謂的可加可減,官僚自取其辱算了,平白浪費了還香港市民一個公道的機會事大。說到底,還是大政府的心態作祟。可是政府在抗拒開放市場的時候,不要將說市場競爭會造成浪費,因為在官僚主導的情況下浪費更加嚴重。當市民投訴沒有選擇,交通費亦太貴,請你們拿出勇氣承認錯誤,不要將錯誤推卸到市場運作,因為香港的公共交通運輸根本不是按市場原則運作!

自由市場的概念,經過香港的官僚和政客多年以來的口號化、空洞化,時至今日甚至反對自由市場者,亦未必明白他們在反對些甚麼。事實上,一邊打著自由市場旗號,另一邊卻破壞自由市場的人比比皆是。香港以自由市場之名行惡的人實在太多。自由市場最大的威脅,是對這個制度的無知,和既得利益的塗污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