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3日

銀行家啞仔食黃蓮

銀行家啞仔食黃蓮

金管局的所謂綜合利率C,說得好聽一點,是金管局為了監控銀行的風險水平,推出的一個參考指標。事實上,金管局是看不過眼銀行之間的最優惠利率不一致,也不完全跟隨美息的走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管局對香港金融系統的控制。

錢銀有如骨肉,每一文都有血有汗,銀行加息,供樓的小業主「牙痛咁聲」絕對是人之常情。可是任總都走出來暗示銀行加息步伐過急會影響經濟,這就似乎有點兒說不過去。說句公道話,自從5月18日推出了任三招,無錯熱錢流出了,但在資金銀行的最優惠利率亦跟隨之上升,這種結局任總不可以說不知情,他又豈可將捍衛聯繫匯率的痛苦全部推卸到銀行家頭上。

至於銀行有沒有過度加息,這一點就要看銀行之間的競爭情況。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不論年期長短,由年頭至今上升了大概三厘多,相對P只上升了二厘半。從數據看來,銀行已經因應樓市淡靜,面對資金需求放慢,已經沒有完全放盡追加利率,要不是現在的P應該要見八厘,所以說追加之說實在是欲加之罪。

綜合利率不切實際

自從2001年7月全面廢除利率協議,大小銀行各自各精采。大銀行資金成本有優勢,最優惠利率又往往略低。中小型銀行雖然資金成本較高,所以也出現各種定息低息現金回贈,靠產品客戶群等作出策略區分,這是簡單的市場學,當然銀行也自會作出風險管理,任總也不應過慮,也不要對所謂綜合利率C抱太大寄望。

C是眾多市場利率的加權平均,平白一點說就是利率的總體走勢。因為C忽略了借出貸款的營運成本和風險,金管局很難說服銀行家接受以C來代表資金的平均成本。雖說銀行開出按揭的條件仍然有完全的自由,C加C減由得銀行競爭,可是倘若日後銀行的成本上有甚麼重大的改變,以C開出的按揭貸款會嚴重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相信銀行亦不會接受所謂的雙軌並行,因為一間銀行的P和金管局定的C始終有分道揚鑣的一天。當然,若P和C沒有分別,金管局亦不用多此一舉。

站在小業主的角度看,雖然不同銀行的P有所分別,但也不會造成嚴重的不便。若金管局強制銀行使用C,銀行可能會「唔怕一萬」,統統將資金上升的風險系數提高,到時消費者反而會因此捱貴息。為了聯繫匯率再付上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實在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