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4日

信自己,還是信官僚?

信自己,還是信官僚?

學券制對利世民來說,只不過是為了抗衡教育官僚化的一個對策,目的亦只不過是要將教育選擇權交回學生家長的手中,也為教師和辦學機構拆除不必要的行政枷鎖。話說利世民曾經和一位公務員討論這一點,豈料這位人民父母官竟然說︰「世民,你相信家長真的會全心全意為子女選擇最好的教育?」

天啊!這些官員肯定沒有見到過,每年派位時那些憂心忡忡的慈母,和那些不惜一擲千萬買豪宅,只為進入名校網的富爸爸。幸好這位仁兄只不過是負責工程技術的官僚,要不然我倒替香港的未來擔憂。事實上,沒有人會相信官僚比父母更關心子女的教育。官僚者,就是只懂看數據機械式行事的制度。在官僚制度下,每個人的子女都是一堆面目模糊沒有血沒有肉的數字。有經歷過香港派位制度的人,都必定明白這番話的意思。可是每個學童都有不一樣的未來,又怎可以因為官僚的制度而被統一歸納呢?要不是學童和家長自己去選擇,又怎樣會找到最適合的教育呢?

在外國,現在已經有父母主張以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來取締官僚,對他們來說學券制仍然有諸多限制,令他們未能找到一個真正最貼身的教育服務。事實上,香港的家長為子女提供的各種課外活動以及補充習作,已經是在家教育的一種形式。雖然至今只有極少數前衛之士主張以此代替填鴨式官辦中小學,不過隨著愈來愈多人會發覺政府規管提供的教育既死板又跟時世脫節時,相信在家教育的市場潛力極高。

教育自由從意識開始

現代國營教育之始是德帝國的Bismarck。話說德帝國成立之初,Bismarck微服到郊外,見到幾個村夫,便問他們是哪?人,怎知他們說來說去就是講不出他們是德國人。Bismarck心知德國要成國,首先要人民有國家的認同,他亦從那一刻開始便決心要辦學,以好好灌輸國民思想。就算香港政府辦學,亦何嘗沒有政治目的。殖民地時代有殖民地的一套,特區有特區的一套,但家長真願意子女在這種既定價值觀下長大嗎?說到底,教育內容和意識有選擇有自由,總比由官僚和政治主導來得合理。